继续教育

柳士彬

2025年09月18日 15:35  点击:[]


柳士彬,男,山东昌邑人,教育学博士,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享受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中国高贡献学者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曲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学首席专家现任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兼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研究》发表论文105篇,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专著5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20项。

一、代表性论文

1.《中小学教育家素质标准体系构建研究》,《教育研究》2017年第12期。

2.《继续教育“立交桥”:框架与行动》,《教育研究》2016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17年第1期全文转载

3.《成人女性性别课程开发初探——女性主义课程论的视角》,《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

4.《美国教学设计师的培养及其特征——以新墨西哥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为例》,《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

5.《成人转换学习及其教学策略》,《教育研究》2007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

6.《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

7.《教师教育学科知识何以存在》,《教师教育研究》,2025年第4期。

8.数智时代人类教师与虚拟教师融合的目标、场景与路径》,《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4年第2期

9.《三维资本视角下中小学教师减负的回潮机理与纾解之道》,《教育科学》,2024年第2期。

10.回归儿童的幼儿教师观察》,《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

11.学习元宇宙赋能成人教与学范式转型:目标、场域与应用路径》,《远程教育杂志》,202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文摘》2023年第2期主体转载。

12.智能时代成人女性学习新审视价值重塑与未来行动》,《远程教育杂志》,2022年第4期。

13.智能时代高校数字化学习空间:特质定位、场域形态与未来图景》,《电化教育研究》,2022年第12期

14.《人工智能时代教学以何存在》,《中国电化教育》2021年第5期。

15.《全球成人学习和教育治理:目标、进展、问题与路径——〈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四)〉解读》,《教育发展研究》2020年第7期。

16.《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的微型课程评价准则与技术支撑》,《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16年第7期全文转载。

17.《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转型的保障策略》,《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

18.《对教育学科学性的反思与重构》,《南京师大学报》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

19.《教与学的意蕴递变及实践指引——<礼记·学记>的现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1月17日。

20.《亟待建立中小学教育家素质标准体系》,《中国教师报》,2018年4月4日。

21.《农村社区教育有效治理的评价标准与行动路径——自组织理论的视角》,《成人教育》,2025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文摘》2025年第3期主体转载。

22.《“新的教育社会契约”视域下社区教育课程变革初探》,成人教育202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成人教育学刊》2024年第7期全文转载。

23.《AIGC职业教育教师智慧学习空间的设计框架与构建策略》,《职教论坛》202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文摘》2024年第2期主体转载。

24.《高职教育空间治理:理念、问题与路径——基于“新的教育社会契约”》,《职教论坛》2022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1期全文转载。

25.《从科学之是到精神之在——对目前教学艺术的哲学反思》,《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政治及其它各科教与学》2003年第12期全文转载

26.《建构与反映——从教学本质到课程改革》,《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

27.对教学论哲学基础的反思与重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3期。

28.《遮蔽与澄明——关于教学场域的哲学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3期。

29.《课后服务供给的价值向度、多重困境与纾困策略——基于“新的教育社会契约”视角》,《教育科学研究》,2022年第11期

30.《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逻辑转向与实践路径》,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年第5

二、专著

1.《学做教育家: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2.《教学变革的形上之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3.《现代成人教育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德性教学的存在之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5.《成人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三、主持课题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学做教育家:中小学教师素质转变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BLA130102

2.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学生与课程之间关系的生态学研究》,项目编号:EHA070262

3.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成人潜教学的价值及其实施》,项目编号:EKA030453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农村社区教育有效治理的监测指标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YJA880036。

5.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中国特色教师教育学科体系的知识谱系学研究》,项目编号:22BJYJ02。

6.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山东省“3+1+2”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DYY13076

四、首位奖项

1.202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证书编号:20240109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2020年,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证书编号:2020)第074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2024年,享受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编号:202501068,山东省人民政府。

4.2020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证书编号:省突出贡献第2019050号,山东省人民政府。

5.2023年,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教育厅。

6.2018年,山东省第三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证书编号:023山东省人民政府。

7.2018年,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证书编号:GJ20180163山东省人民政府。

8.2017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本科高校类)一等奖证书编号:2017BR10040山东省教育厅。

9.2021年,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证书编号:2021001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

10.2022年,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证书编号:S2022264,山东省教育厅。

上一条:何爱霞 下一条:李中国

关闭

特色资源链接